4月28日,工信部發布《水污染防治重點工業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征求意見稿,對包括染料、焦化、氮肥和農藥4個化工相關行業在內的11個重點行業提出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的相關技術方案。
征求意見稿指出,這11個工業行業水污染物排放量約占全部工業行業的50%,是工業水污染防治的重點領域,其降低新用水量、提高水重復利用率、減少水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對我國水環境和生態質量持續改善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征求意見稿提出,要通過在這些行業推廣采用先進適用清潔生產技術,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減少廢水排放量6億噸、減少化學需氧量(COD)產生量250萬噸、減少氨氮產生量15萬噸、減少含鉻污泥約3萬噸。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兼質量安全環保部主任周獻慧表示,按照國家提出的“十三五”綠色發展理念,石化行業必須加快實施綠色清潔化提升行動,廢水治理正是整個提升行動的重點和難點之一。一些業內人士也指出,此次工信部主導的工業清潔生產推進行動,所涉及的4個化工相關行業要么廢水排放量大,要么廢水處理處置難度大,以先進適用技術為先導突破要點和難點問題,可以說精準地抓住了水污染防治的“牛鼻子”。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潘丙才教授表示,對化工行業而言,廢水處理技術與工程是實現達標(零)排放的關鍵。
多年來,我國各大化工科研院校針對廢水的特征因子處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批新的工程技術成果,一些技術已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條件。 基于此,《方案》提出了一批較為成熟的清潔及治理技術。根據《方案》,染料顏料行業要在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上下功夫,并提出了5條可行的清潔生產技術路線。如作為染料生產重要原料的H酸綠色制造技術采用精萘為主原料,工藝路線縮短,可使產品收率提高約3%,每噸產品廢水量比原工藝下降70%左右。此技術為國內首創,預計“十三五”期間普及率將達到40%。
氮肥及農藥行業要加強新技術的應用。我國現有尿素產量中,約有40%采用水溶液全循環工藝技術,而其中約2/3裝置的工藝冷凝液采用解吸技術治理,僅回收其中的氨,尿素則隨廢液被排放掉。針對這個問題,《方案》提出要應用推廣尿素工藝冷凝液水解解吸技術,使尿素排放廢液中氨、尿素含量降至5ppm以下。針對農藥行業《方案》提出了5項先進技術,如國內首創的高濃度含鹽有機廢水高溫氧化及鹽回收技術,采用全新的氯化試劑替代三氯氧磷,可實現高濃度含鹽廢水的零排放。
氮肥行業重點推廣技術 ●醇烴化、醇烷化氣體深度凈化工藝技術 ●尿素工藝冷凝液水解解吸技術 ●高濃度有機廢水制取水煤漿聯產合成氣技術